长期以来,我国人民视石榴为吉祥物,是宝贵、吉祥、繁荣的象征,人们借河阴石榴多籽,来祝愿子孙繁衍、家庭兴旺。古人称河阴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象征多福多寿,长命富贵,又因“石榴多籽”,表示了人丁兴旺,民族繁荣。在民间形成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
石榴不仅是奇树珍果,还可入药。晋朝潘岳在他的《石榴赋》中说它有“御饥疗渴,解醒止醉”的功用。《本草纲目》曾详细介绍说:“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点,皮中如蜂窠,有黄膜隔之,子形如人齿,淡红色,亦洁白如雪者。”王义山在《石榴花诗》中浅吟低唱:“待阙南风欲上场,阴阴稚绿绕丹墙。石榴已著乾红蕾,无尽春光尽更强。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朝元阁上旧风光,犹是太真亲手植。”诗人傅玄则用“灼若旭天栖扶桑”形容石榴的红艳。杜牧在《山石榴》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被认为是赞美石榴花的神来之笔。中国人历来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而《榴开百子》、《多子多福》等也都是常见的吉祥画。
提起石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典故。人们都知道杨贵妃爱吃荔枝的嗜好,其实贵妃还十分爱赏榴花,同时也喜爱吃石榴,甚至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据说,唐明皇爱看贵妃酒后的醉态,常把她灌醉以赏观其妩媚之态。因石榴可以醒酒,所以唐明皇剥石榴喂在她口中。但这些情状为大臣们所不满,因此对贵妃侧目而视,拒不施礼,贵妃心中自然很不高兴。 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会,请贵妃弹曲以助兴,贵妃在曲子奏
到最精彩动听的时候,故意把弦弄断一根,曲子不能继续弹下去。唐明皇问是什么原因?贵妃乘机说因听曲之臣对她不恭敬、不施礼,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而断弦。唐明皇知道她深晓音律,所以很相信贵妃所说,于是便降旨以后无论将相大臣,凡见娘娘不行跪拜礼者,概杀不赦!从此之后,大臣们见到这位娘娘都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
因杨贵妃总好穿绣有石榴花的裙子,故那些大臣们私下都以“拜倒在石榴裙下”之言来解嘲。后来这句话便渐渐地从宫廷传到民间,成为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
石榴正因为蕴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底韵,所以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