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原产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带,汉代传入我国。 石榴树具有寿命长、易繁殖、易管理、花期长、果实营养价值高、集绿化美化于一体等优点,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和宜居环境的改善,石榴树已进入乡村和庭院 。 为了提高石榴果实产量和品质, 有效延长经济结果年限,现将石榴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良种选择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如泰山红、三白甜、河阴软籽、江石榴、铜皮石榴、珍珠红石榴等。
2 栽植
石榴树喜光、 耐旱, 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 pH 值6.5~7.5 的各类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石榴适宜栽植时间是春季和秋季。 春季栽植在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越早越好;秋季栽植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 石榴主根不发达,须根多,起苗时宜带土,裸根栽植成活率高 。 米径 4 cm 以上的大苗和不适宜季节栽植时,为确保树苗成活,起苗时须带土球,土球直径是胸径的8 倍,土球以栽植时入栽植穴不散为合格。栽植穴应大于根幅或土球 15~20 cm ,深度大于根幅高或土球高度15 cm ,保持根系舒展和回填土的空间,有利于土壤与根系或土球紧密结合、蓄水保墒、新根伸长生长、树苗成活和缩短缓苗期。 栽植时,先在穴底回填一层细湿土(即上层熟土),将树苗轻轻放入穴中央,查看穴的大小是否适中, 不适中时将树苗提出穴外进行修复,栽植深度是树苗原土痕印以上 3 cm ;第 1 次封熟土至根幅或土球高度 1/3 时踩实, 第 2 次封熟土至根幅或土球高度 1/2 时踩实, 第 3 次封土将根幅或土球全部覆盖不踩(以防土壤上实下虚浇水下沉不力,影响土壤与根系或土球密接); 最后沿穴边封高 15 cm 的土堰,以便浇透水。 栽植过程中,做到起苗、包装、运输、栽植、浇水形成流水作业,有利于树苗栽植成活。
3 栽植后管理
3.1 浇水与保墒
栽后及时浇透水,能够使土壤充分吸水下沉与根系或土球密接,待穴内表土发硬或露白时撒土与地面齐平;隔3~5 d 浇第 2 遍水,待穴内表土发硬或露白时将穴封平,以树干为中心封长宽各 30~40 cm 、高 15 cm的土堆。 以后浇水应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含水量和树体表现来确定。 大树移植或不适宜季节栽植的树苗,在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每隔 10~15 d 浇 1 次水,浇水后注意封土保墒。
3.2 涂白
涂白剂具有杀卵、杀菌、保温防冻、光线反射防日灼等作用,配方为生石灰 2 kg 、净水 5 kg 、食盐和植物油少许。 将生石灰加少量水粉化,把石灰粉调成糊状,将水、石灰乳、食盐和植物油一起注入容器中充分搅拌即可。 为了提高杀虫、杀菌效果,可加入石硫合剂原液 0.25 kg 或硫黄乳 0.5 kg 。 涂白要求高度一致、细致均匀,可兼具美化环境的作用。
3.3 抹芽,除萌蘖
石榴树萌芽力和成枝力较强,生长季节个别树干和根际多次萌发不定芽,为了减少养分、水分消耗和修剪留下的伤口,要不定期抹芽和除萌蘖。
3.4 施肥
石榴树幼年期生长旺盛, 结合休眠期翻树盘断根,沟(沿树冠边沿向外挖宽 30~50 cm 、深 60~70 cm的沟)施腐熟有机肥 50~150 kg/ 株;土壤瘠薄地和生长势弱的石榴树,于 6 月上中旬结合浇水追施尿素 0.1~0.3 kg/ 株。 盛果期每年沟施腐熟有机肥 150~200 kg/ 株,盛花期、幼果膨大期分别追施尿素 0.5~1.5 kg/ 株。 衰老期果树在休眠期沟施腐熟有机肥, 5 — 6 月以氮肥为主, 7 月氮、磷、钾结合,施肥量视树势而定。根外追肥,选择无风晴天, 上午露水干后至 10 : 00 或下午 16 : 00至下露水前进行。 叶面喷洒 0.1%~0.2% 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时,应先试验后应用,避开气温高和太阳光直射时段,否则易产生肥害导致脱叶 。
3.5 整形修剪
坚持因树做形、维持主从关系、因势利导、因枝修剪的原则。 充分利用生长空间,不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不断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 石榴树发芽力和成枝力较强,一般不会出现单轴延伸生长现象。 自然生长的树形,进入盛果期后,在果实的重力作用下会形成自然开心形。 但是,自然生长会导致树形紊乱,主从不分,内膛枝条过密、拥挤、交叉生长、枯死,结果部位外移等生长不良现象。
3.5.1 整形。 石榴树形一般有多主干开心形、单主干自然开心形、多主枝自然圆头形和双主干“ V ”形等。 不论哪种树形,都要注重主从关系,主干上培养侧枝 3~4 个, 第一侧枝距主干 60 cm , 第二侧枝距第一侧枝50~60 cm ,第三侧枝距第二侧枝 40~50 cm 。 随着主枝延长,树冠不断扩大,但是主枝间距逐步缩小,可避免发生外强内弱或上强下弱的现象。 石榴树干性不强,主枝夹角 45°~50° 。 侧枝上培养结果枝组或结果枝,结果枝组间距 25~30 cm ,树高控制在 4 m 以下,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尽量扩大有效光合作用面积,培养承载产量的牢固骨架,为盛果期获得连年丰产丰收培养出合理树形。
3.5.2 修剪。 修剪可分为休眠期修剪和生长期修剪,即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 ① 冬季修剪。 幼年期(一至三年生)修剪:一般情况下,干高 60~80 cm ,枝条进行轻度修剪,剪去枝条长度的 1/4 ,促进分枝,利用甩放和控制生长量等方法选留主枝和培养结果枝组。 初结果期修剪:延长枝剪留长度 40~50 cm ,利用撑、拉、剪等方法开张角度 45°~50° ,疏除病虫枝、过弱枝、密枝、交叉枝、背上竞争枝或徒长枝,有生长空间的采用刻伤、拉枝、扭曲等方法改变其生长方向,疏除无利用价值的枝,其余枝条进行缓放结果。 盛果期修剪:去弱留强,疏除过密枝、交叉枝和病虫危害枝,利用竞争枝更新复壮,疏除背上徒长枝。 衰老期修剪:回缩主枝至结果枝组或生长健壮的新枝处(如果主枝角度过大下垂,利用背上枝抬高角度;如果主枝角度过小,利用背下枝开张角度),利用新生枝培养主枝、侧枝以及结果枝组,最大限度延长有效经济结果年限 。 ② 夏季修剪。 主要抹除多余的萌芽,利用摘心促发副梢,控制生长量,调节主从关系,利用拿枝、扭伤枝等方法培养新结果枝组或结果枝。 衰老期保护和利用萌芽、新枝尤其重要。
3.6 保花保果
3.6.1 生长旺盛的幼树和不结果的旺长树。 采取环切、环扎、断根、环剥、叶面喷洒矮壮素等措施削弱生长势,增加营养物质积累,促进花芽分化。 ① 环切。 早春树液流动前,用快刀或小钢锯在大枝基部切透树皮1~3 圈,深达木质部。 ② 环扎。早春树液流动前,用铁丝或细绳在大枝基部扎紧系牢,待铁丝或细绳缢入树皮后取出。 ③ 环剥。 早春树液流动前,在大枝基部剥掉枝直径 1/10 的树皮。 ④ 断根。发芽前,在冠幅中部将土壤翻起露出根系,用快刀或快铲截断 2~3 条、粗 3~5 cm的中型根。 ⑤ 喷洒矮壮素。 于 5 月下旬和 6 月中旬叶面喷洒 0.1%~0.2% 比久或 0.1% 多效唑溶液。
3.6.2 生长势弱的树。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氮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洒 0.05% 赤霉素溶液等。
3.6.3 提高坐果率的措施。 一是昆虫传粉,石榴园人工放蜜蜂,保护自然界有益昆虫;二是人工授粉,把雄花套在雌花上;三是疏花疏果,摘除三类花、退化小喇叭花、双花以及多余的花、过密的圆筒形果、畸形果、病虫果以及长枝上的果; 四是盛花期叶面喷洒 0.1%~0.2% 硼砂溶液。
3.6.4 套袋。 于疏果、定果后进行,即果实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呈葫芦状时,用 17 cm×18 cm 的纸袋套袋。套袋前叶面和果面均匀喷洒 20% 氰戊菊酯 2 000 倍液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药后 5 d 内套完,否则重喷药。 套袋时,左手拿袋,右手将纸袋撑开或吹起使其膨胀,将果实装入袋内,手不能触摸果面,使果实在袋内悬空, 双手将纸袋口向内折紧至果柄处,在袋口下 2 cm 处绑牢,不紧不松,过紧影响果柄加粗生长,过松虫、病菌、水易进入袋内。
于采收前 25 d 左右去袋, 摘除覆盖果面的叶片,采取拉枝、别枝、撑枝以及冠下地面铺反光膜等措施,使果面能充分采光着色,提高果实品质。
4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 ① 清园。 及时清除病虫果、病虫枝、枯枝落叶和杂草;冬季刮老树皮集中处理,结合施腐熟有机肥翻树盘、树干涂白等。 ② 营林措施。 加强土肥水管理,保护性预防病虫害,加强夏季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树体抗逆性。 ③ 化学药剂防治。 蚜虫、飞虱、网蝽等刺吸害虫防治药剂有 3% 、 10% 、 20% 啶虫脒乳油,或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或 10% 吡虫啉乳剂等。 黄刺蛾、部曲、钻心虫等食叶钻果害虫防治药剂有 5% 、 10%氯氰菊酯乳油,或 50% 辛硫磷乳油,或氰戊菊酯等。 保护剂有 40% 代森锰锌溶液,或倍量式波尔多液 200 倍液等。 叶斑病、 果实腐烂病等病害防治药剂有 40%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4% 多菌灵胶悬剂等。 使用方法咨询植保人员或按商品标示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