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殊的土质和气候条件,河阴石榴品质极佳,唐至明、清备受历代王朝之青睐而为贡品。近百年来由于战乱兵燹苛政,建国前,仅剩有少量栽培。近年来,我市在原河阴石榴品种基础上又选育出适宜在本地栽培发展的突尼斯软籽和豫石榴1—3号、超大籽、大料冬石榴、牡丹石榴等新品种,使河阴石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全国、省、市评比中,河阴石榴屡获殊荣 1984年,河南省石榴资源调查协作组推荐的8个优良品种中,河阴石榴就占了4个,其中铜皮石榴含糖12.84%,软渣石榴出汁率91.2%,大红甜石榴百粒重42.4克,均为全省之冠;1987-1989年,石榴在河南省农牧厅组织进行的“石榴栽培技术研究”中获奖;1993年河阴石榴与荥阳柿子一起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名果;2001年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河阴石榴成为郑州市推荐产品。
石榴主要分布在北邙乡刘沟村、官峪村和广武的陈沟、寨子峪等15个行政村,其中刘沟村种植规模最大,以前因种植规模小,产量低,加之缺乏科学管理,已被淹没了多年,还一度出现种种砍砍,砍砍种种的局面。近年来,为加快河阴石榴发展,刘沟村成立了河阴石榴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河阴石榴”商标,有了品牌,就有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通行证”。
石榴这一名优特产不断发展壮大,市技术监督局和林业部门联合拟定出台了无公害石榴生产的地方标准,推行“天然、绿色、无污染、无残留”的标准化生产,目前,该标准已经省级通过。由优质、高产、高效到生态、安全,使我市石榴生产步入了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轨道。
通过品种改良,推行标准化种植,实现了基地规模化、良种化、模式化和商品化,石榴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大批石榴销往郑州、北京、香港、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各地。至2004年底,荥阳市石榴栽培面积已达2万亩,栽培品种20多个,年产石榴1000万公斤,成为北部邙岭农村的支柱产业。在北邙乡农户中种植石榴最多的达20亩,亩产收入最高的达20000元,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有3户,年收入最高的农户达30万元(含苗木收入),另外还有一批以公司形式经营的个体种植大户,收入在50-100万元之间。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荥阳市石榴产量占全省石榴总产量的1/3以上,小石榴已经成为促进北部邙岭农村群众增收的大产业。2002年中央电视台以“石榴甲天下”为题,对石榴进行专题报导,进一步提高了河阴石榴的知名度。
而今,石榴已成为省市重点发展的农产品,《郑州市商标战略发展纲要》 指出,重点抓好新郑大枣、莲藕,中牟西瓜、大蒜,荥阳石榴及无公害蔬菜和水产品、肉品等,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我市高度重视石榴产业发展,拟定了8万亩的宏伟发展计划,制定了“核心突破,重点开发,辐射带动,壮大规模”的发展思路,决定把以北邙乡刘沟村为核心扩大到以北邙乡为核心,进行核心突破;以沿黄邙岭为基地,对广武、高村、王村三个乡镇以每年不少于一万亩的速度进行重点开发,辅射带动周边,5年内使河阴石榴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形成邙岭石榴产业带,促进邙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